教學心得memo

2021/5/16 
僅彙整至今對教與學之心得與想法,內容大多來自於長期當學生與混足家教之觀察、體驗與反思:
  • 關於回饋:
    • 方向宜以目的為主(可達成某成果,或迴避某缺點),缺乏目的情境之建議或不具意義/難被理解。
    • 內容宜正反兼顧,好的部分應讚揚以利保留,不好的部分應提醒利於改善。
    • 順序可依三明治說法原則,宜先提好的面向,再提不好的部分,並予以統整與鼓勵(灌注希望)。
    • 標準宜逐步提升(且需明示輕重與緣由),忌一次到位(如以最高標顯,不分輕重全數給予),因過多的意見/回饋將使學生手足無措。
    • 執行應知行合一,以相同標準要求/約束自己,方能服人並做為示範。
    • 時機以學生需求與成長為主,即便重複仍有意義:於不懂時重複,幫助理解;於略懂時重複,幫助串連。關鍵或在「讓人說到哪裡,懂/想到哪裡」。
  • 關於期待與準則:
    • 最終目標為追求完美,但須知現實不可成。
    • 比起單次的成果,讓學生站在對的方向(正向迴圈,概略定義為有熱忱且調整方向與順序皆正確)更為重要。
    • 持續參與/學習方能成長,故保護動機與熱忱是得以持續投入的根本。為達前述目標,塑造成功的經驗與賦予信任不可或缺。
    • 教學本為資訊不對等的結構,要求資訊少者自發思考本不切實際。故教人者宜多提供資訊與可能性(或為鷹架、指引或靈感碎片),以利學者思考、察覺與組織。
  • 關於忌諱:
    • 忌基於片面資訊給予意見(如想到什麼說什麼,或這感覺不好),因這些資訊若非思慮不週就是難與大局整合,往往無效、費時且消耗熱忱。
    • 忌想當然爾的意見,因未經過可行性評估的建議很可能無法達成,進而浪費時間與熱忱。
    • 忌草率急躁的意見,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在現在此刻調整,宜考慮當事人的需求、動機與改變的成本與效益。
    • 忌一相情願的意見,我們僅能治療性/教育性的應用自我,意味著就算意見屬實,當事人仍有拒絕的權力,不可逾越界線。
    • 忌妄下結論,若對現況瞭解有限,則宜先瞭解;就能猜測對方想法,也需確認,不可先入為主。
    • 忌妄議與擅改他人價值觀,因個人經歷有別、世界並非只有一種生活方式與權重,且沒有一種價值適用於所有情形。
    • 忌不當情緒宣洩(就算每個學生都問自己一次相同的問題而感覺厭煩,但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她們的第一次提問,不應遭受此待遇)。
    • 忌敷衍推託,沒空或不會亦需坦承以告(並說明解決建議),以示真誠。
    • 忌卸責切割,做自己能做的事情,並承擔共同決策的責任(沒有那時我們,現在你)。
    • 忌貶損他人,玩笑並非謾罵與調侃之包裝/理由。
    • 忌標準不一,這將毀掉所有建立的信任與體制。
    • 忌不認錯,人非聖賢,應從自己做起。
(後續再補充)


留言

  1. 好好執行與記錄,你會帶出很多狀元學生!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謝謝您的筆記與分享。
    有些項目曾經當學生的時候遇過,有些自己在當老師的時候也會沒注意到。
    老師也是人,很難做到完美,只能不斷自我提醒跟改正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3. 想請問您是否有在教家教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曾經有過,現在沒有。為何問呢?

      刪除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