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.08.23 討論紀錄

2013.08.23 提問討論紀錄
1.內部一致性:評估工具間各單項間的相關性以及整體量表之相關性,於臨床的意義是,具良好內部一致性的工具,可確認量表中所有項目之同質性,且多數題目可中和減少誤差產生。
問題:可理解內部一致性代表評估項目內容收斂於同一特質,但一個評估工具可能包含不同面向,如OT-APST即採用Bonten的架構,將視知覺分為三個面向(agnosia, visuospatial impariment, and constructional skills impairment) ,那麼:
a.在此討論的內部一致性會是什麼? 題目分為三種不同面相,並且有不同的項目(item),如reading, writing等。
b.如以視知覺作為歸納,那麼三者應都具有內部一致性;但如以其中一者如agnosia而言,其他兩者的題目就不具備內部一致性,所以這種面向會如何判斷?
討論與結論:內部一致性最原始的理念,來自於使用多個題目檢測同一個特質,應可獲得較穩定且充足的資訊,如評估平衡能力,評估坐立、站立平衡,會比只評站立平衡來的週全且穩定,有鑑於此而提出的概念,因其目的為增加評估穩定度,故歸屬於信度類別。 此外,每個心理計量著重的點不同,且多屬單一面向,故需多種計量(面相)協助了解評估的準確性與其優劣,注意到其不完美之處。

2.內容效度vs表面效度:
內容效度:指評估工具的適當性,包含評估工具的廣度是否含括欲評估的特質,以及評估工具與欲評估對象的相關性,也包含特定技巧與知識是否含括其中,以及題目分配是否適當,可透過專家主觀評斷之。
表面效度:指評估工具是否明顯的、無疑慮的評估欲評估之特質。其與內容效度相似,都由專家主觀評斷之,但重於評估工具建構完成之後的檢驗。另與內容效度不同處為,表現效度無須顧慮理論依據,可以直覺為主。
問題:
a.內容效度是專家對於工具的意見,應包含周全性以及深入性,亦可包含題目分配、排版等相關意見,但較難理解的是其關於理論之間的關聯性。舉例而言,如巴氏量表之於ADL,意見可能包含題目過少、版本不一、缺乏信效度驗證、分數落差大、反應性不足等,但關於理論方面的意見是?
b.表面效度著重於評估建後完成後的檢驗,換句話說一個工具的發展,是否需經歷內容效度的檢驗,如能通過檢驗才會有後續的數據、信效度比較驗證,而表現效度近似於最後總檢查的階段?
c.此處所謂專家的條件應為何?  或如何評定為相關領域專家?
討論與結論:內容效度為針對內容部分的評論,重點在於內容是否與欲評估的內容特質,換句話說,會不會收集到不需要的資訊;相較之下,表面效度重視的是受試者所接收到的資訊,其了解的意思是否與題目設計的意圖相同,因此多由個案、受測者來做判斷。但最需注意的是,對於此二概念的詮釋學者間有所歧異,因此討論時須注意作者引用的概念解釋,以減少討論之誤差。此兩種效度重視的是評估項目的正確性,以及資訊傳遞的精準性。而,此所提及的專家,可為具有豐富相關臨床經驗者,或致力於此領域的學術專家,粗略可定應為專精或致力於此領域者。

3.效標建構效度:
同時效度:驗證工具結果與目前黃金準則(gold stendard)的效標關聯性,如巴氏量表為ADL領域的黃金效標。
問題:
a.巴氏量表雖為ADL領域的黃金效標,但其本身亦具有許多相關問題,而比較一個新的評估工具與黃金效標的相關性固然可證明其效能,但如果此黃金效標的效能已有缺損,而相關性又不至於100%相關,是否會造成層層減少效能的狀況。
b.第一個黃金效標會是如何產生? 符合怎麼樣的條件,始可稱為黃金效標? 又或者,如果此領域發展不盛,相較於發展較成熟(時間或資料量累積較豐者),兩者的黃金品質應有所不同?
討論與結論:黃金準則確實為主觀判斷,通常含有共識的意味,換言之多數人認同或者廣泛使用者,可作為黃金準則,往往驗證過信度效度,但也如電子用品般,隨著工具水平提升也會出現汰換、淘汰的狀況,因此具有時空上的脈絡問題。儘管黃金準則未必是最佳的結果,但此不討論同時效度的折損概念,因比較同時效度時該工具作為黃金準則是此研究之前提假設,基於此前提而有後續討論與驗證,故無法自行反駁前提,此狀況不成立。

4.OT-ASPT與LOTCA&LOTCA-G:
論文中提及,其驗證同時效度比較LOTCA以及LOTCA-G的關聯性,驗證其信效度,但內容也提及,OT-APST被定位成一種screening的工具,而LOTCA被定義為深入評估的工具。
問題:
a.這兩者的比較,是否會有些許問題,如LOTCA是評估認知相關的工具,而OT-APST主打視知覺受損,儘管可理解兩者的關聯性,但實際上是否有比較不對等的狀況。
b.根據使用LOTCA的經驗,即便評估完成之後,也較難實際掌握到個案真正的問題屬於哪個範圍,這邊關於screening and in depth的評估工具其程度難以區分。
c.另外,在OT-APST中有許多項目提及reading的項目,由於尚未看手冊尚未掌握其評估方式與工具,但是否有過分重複的問題呢? 如reading出現多次,而至少釘書機也被應用在許多項目中。
討論與結論:重點仍在此二者評估的內容不同,但可能部分重疊,如OT-APST評估的重點在於知覺,但LOTCA重點放在認知,兩者儘管有銜接與重疊之處,但概念上有所不同,以知覺較為前置,是為大腦對於感覺資訊的詮釋,而認知則是後續應用這些資訊的方法以及輸出的表現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新增任務清單:
1.繼續深入OT-APST相關文獻,重點放在其目的、方法以及驗證的概念,並可試圖討論其優劣,掌握大方向與重點。
2.閱讀中文OT-APST的評估方式並且熟練之,如有問題與不清楚之處可及早提出討論。
3.挑選一篇重要文獻,納入彙整格式中並請老師過目批改,作為練習。
4.注意閱讀需有選擇性,仍需掌握重點、必要性,而後進行排序與挑選,如仍有疑慮可先掌握其概念、功能性,技術層面的內容可暫緩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