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.12.27 知覺心理學 (十三) Hearing

Sound
  • 物理定義:空氣振動產生的壓力變化,為聽覺受器所接收。
  • 知覺定義:對於聽覺資訊的經驗。
Sound as Pressure Changes:
  • 聲源震動造成氣體產生緊密與疏鬆的波:
    • 緊密(condensation)
    • 疏鬆(rarefaction)
  • 且聲音傳遞的速度依介質而有所不同:
    • 空氣媒介:340 m/s。
    • 液體媒介:1500 m/s。
Pure Tones:
  • Pure tones:只有單一頻率所構成的波,定義上符合sin函數圖形者,稱為pure tone。
    • 通常做測驗的時候會使用1000Hz的pure tones。
    • 多種頻率加總的情況,則稱為complex tones。
    • 描述是否為純頻率,相當於顏色之飽和度的概念,是為音頻(timbre)。
  • Amplitude:震幅,代表聲音的能量強度,與聲音的大小有關。
    • 相對於知覺層次,其以響度(loudness)描述之。
    • 計算單位為分貝(Decibel ,dB)。
    • 關於計算:20 log (p/p0),P0表可以偵測到1000Hz pure tones的閾值,通常為20;而p則為sound pressure level。
      • if p=2000, dB=20*log (2000/20)=20*log 100=40。
      • if p=20000,dB=20*log (20000/20)=20*log 1000=60。
  • Frequency:單位時間內產生的波數。
    • 人類平均可以聽到的聲音為100~20000Hz,且與響度有關,在最低與最高頻率的部分需要較高響度,並在2000~2500有最佳敏感(此與相關頻率的毛細胞數量有關)。
Complex tones and Frequency Spectra:
  • 大部分生活中的聲音都是複雜的聲波。
  • periodic tones:定期的波,指相同波形重複出現的狀況。
    • 描述此重複波,單位時間內出現循環次數的頻率,稱為fundamental frequency。
  • fundamental frequency:計算periodic tones時候,單位時間內出現的完整波數的頻率。
  • harmonics:和諧音,指多種頻率的波疊加後之結果,又稱為complex tones。
    • high harmonics:指將fundamental tones與其整數倍加總所得的和諧音。
    • fundamental tones:指最原始的pure tone,作為整數倍的基準。
    • effect of the missing fundamental:指harmonics已經加總的情況下,即便移除fundamental tone仍不改其fundamental frequency的現象。
      • fundamental frequency的計算方式,除了繪圖以了解其重複的狀況外,也可計算個頻率之間固定的最小差值。
    • 而經過移除特定頻率後的和諧音,稱為periodicity pitch,顯示其判斷音高的指標不再是fundamental frequency,而是其相關的指標。
  • additive synthesis:
    • 如fundamental frequency為200Hz,則疊加200,400,600,800的波,都可以得到和諧音,並且其fundamental frequency並不改變。
    • 如fundamental frequency為200Hz,但疊加200.300.400.600的波,則會出現不和諧音,從而造成fundamental frequency的改變。
  • frequency spectrum:移除任何一個特定的波,但不影響其頻率,因其頻率應為單位時間內出現的總數。。
perceptual aspects of sounds
  • Loudness:響度,與物理性質的強度有關:
    • 首先定義強度為1、響度40的聲波,作為比較的基準點。
    • 理論上而言,波的強度與知覺的響度應該呈現性關係,換言之,當響度增加2倍,則知覺到的強度應該增加2倍(實際上沒有)。
      • 知覺感受與物理性質相關但不完全吻合,平均而言相較於物理性質來的低,換言之,物理上響度增加2倍,知覺可能僅增加1.5倍,有壓縮的狀況。
  • 已知頻率與響度相關,並且以人類為例:
    • 低、高頻率需要較大的響度才可以聽到,但而中頻使用較小的響度也可接收。
      • 如以頻率為橫軸,響度為縱軸,則人類的聽覺閾值類似U形曲線,代表在低頻與高頻時,需要較高響度才可以聽到。
        note:但記得在過去老人的相關課程中,提及對於聽覺受損的老人,使用中低頻的聲音較能讓他們聽得清楚,此狀況無法以此曲線解釋。推測可能與年齡造成毛細胞退化的影響相關,可能高頻偵測的毛細胞死亡率較高。
    • 約120分貝的時候,無論頻率為多少都會造成疼痛與不適的感覺。
    • 另外計算知覺響度一致的狀況:
      • 80分貝的情況,與其物理特質相似。
      • 40分貝的情況,在中頻的波與物理特質相似,但在低頻與高頻的時候,需增強響度才會有相同於40分貝的感受。
  • 不同物種對於聲音的知覺:而這些限制來自於個物種的接受器(receptor)。
    • 普遍而言,鳥類與人類的頻率相似。
    • 通常魚類比較偏向低頻。
    • 部分哺乳類可以聽到100000Hz的聲音(高頻)。
  • Pitch:音高,與物理性質的頻率相關。其接收的作用上,並非fundamental frequency ,而是periodic frequency,因和諧因即便消去fundamental frequency其頻率仍不變。
    • 所謂的高低八度,其實為頻率增加一倍,或者減少一倍。
      • 低音do與高八度的do,其頻率差為一倍。
  • Timbre:音色,可視為結合頻率的複雜程度,相當於色彩的飽和。
From pressure changes to electricity:
  • 至少需有三個程序方能進入知覺:
    • 接收:由受器接收相對應的刺激。
    • 轉換:將物理訊號轉變為神經電訊號。
    • 解讀:處理此電訊號,並且產生不同類型的知覺。
  • 聽覺器官:
    • 分為外耳、中耳與內耳三部分:
      • 外耳:包含耳殼(pinna)及外聽道(auditory canal)。
        • 耳殼有助於接收訊息,並且掌握聲音的來向。
        • 外聽可避免耳膜直接暴露於刺激下,以減少其耗損,並且對於1000~5000Hz的聲音可產生共振,並且增加其接收的效率。
      • 中耳:與外耳中有鼓膜(tympanic membrane, eardrum)及三小聽骨(malleus,incus and stapes)。
        • 三小聽骨可調節鼓膜與卵圓窗的連接程度,從而調節聽到的聲音大小。
        • 其由外而內的順序依序為:槌骨、砧骨以及鐙骨。
        • 如果聽骨肌收縮,將使三者空間分開,以減少其傳導效率。
        • 注意到在中、外耳共振的媒介為空氣,相較於內耳的媒介是液體,後者的強度與能量相對較強。
        • 換言之從外耳進入後,透過機制持續放大並且增幅,以造成液體的波動,包含骨骼以及匯聚(注意到耳殼與卵圓窗的比例差異)。
      • 內耳:與中耳間有卵圓窗(oval window),並且往內傳送到前庭、半規管與耳蝸。
        • 主要與聽覺相關的結構為耳蝸,長度共3.5cm長,但是捲曲成形,並且與鐙骨連接,其底座稱為base,連接stapes;而尖端處稱為apex。而鼓室道與前庭道分散在二側。
        • 耳蝸可以分為三個空間:
          • 鼓室道(scala tympani):
          • 前庭道(scala vestibuli):
          • Basliar membrane:介於鼓室道與前庭道之間,於柯蒂氏器上可再分為二種毛細胞。
            • outer hair cells:排列為三排,約12000個,在較為外界的地方,與覆膜(tectorial membrane)連結,將訊號轉變為電訊號。另外發現outer hair cells具有延展性,可以放大覆膜與基底膜震動之效應,此現象稱為cochlear amplifier,與聲音偵測的區辨能力有關。
            • inter hair cells:排列為一排,約3500個,與覆膜(tectorial membrane)連結,在較內側的區域,同樣為聽覺受器,不同地方的inter hair cells對不同頻率有最高敏感度,因此與對不同音高的敏感性有關。
        • 神經訊號的傳遞方式:
          • 聲波傳導以震動的方式,主要是基底細胞的上下震動,影響毛細胞與覆膜的相對運動。
          • 毛細胞靜態排列的時候,有tip link會蓋住特定方向的離子通道,此時未有明顯的離子流動。
          • 當毛細胞開始移動時,tip link因為移動而無法遮蔽離子通道,而造成鉀離子的進入,並且於細胞後釋放出神經傳遞物質(glutamine),傳往底層的神經細胞。
          • 神經接受到glutamine後累積電位變化,如達閾值則可產生動作電位。
        • Phase locking:指毛細胞上的纖毛擺動,與聲波之波峰波谷具有特定方向性,因此在波峰的時候將使毛細胞去極化,從而釋放神經傳遞物質,而在波谷的時候,毛細胞將再極化,從而抑制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。此相位固定的狀況,稱為phase locking。
          • 在高頻的情況下,單一聽神經可以作用的次數是有限的,當遇到絕對不反應的狀況,則會錯過一些波峰,此時由其他毛細胞(聽神經纖維)遞補。加總所有神經纖維的刺激,則可得到完整的高頻。
          • temporal coding:此種不同頻率引起不同聽覺神經興奮的關聯性,稱為temporal coding。
          • 但是基於神經纖維數量的上限,此最多僅能處理5000Hz的高頻資訊,因此5000Hz以上的高頻刺激,主要由耳蝸不同區域的毛細胞反應,並由大腦整合判斷之。
  • 神經訊號的產生方式:
    • 單一神經元並非每次都會有所反應,因其尚有過極化或者不反應期的問題。
    • 然而多個神經元,可以綜合彼此訊號,反應出所有聲波的型態與時間(相位)。
Vibration of the Basilar Membrane:
  • 對應性的關係:
    • 視覺上其對於特定的空間定點有專一對應性。
    • 在聽覺,其特定的定點對於頻率有專一對應性。
  • 二個神經作用的問題:
    • 頻率:不同區域的毛細胞,對於不同頻率的刺激有其專一性。
      • Place Theory:特定區的毛細胞,對於特定頻率的刺激有最佳的反應。
        • 在最敏感區及其附近的毛細胞會產生反應,其他毛細胞反應程度明顯較弱,因此產生頻率-位置的專一關係。
        • 在靠近apex的區域,對於低頻的刺激最有反應。
        • 在靠近base的區域,對於高頻的刺激較有反應。
      • Tonotopic map:在整個捲曲的耳蝸中,定義區不同區域接收的頻率高低,可見在base區域的頻率最高,而往apex的頻率越來越低。
      • 自Base 到Apex,不同位置的毛細胞對於不同頻率、響度的反應敏感性不同,而將所有毛細胞的表現加總,可構成人類對於頻率響度的影響。
  • A Practical Application:如將外界刺激的頻率編碼,是否給予不同區域的神經刺激,可跳過聽覺受器將聽覺訊號傳遞到大腦?
    • 透過外接轉換器,並且將刺激物置入內耳神經區,可透過編碼方式將訊號傳遞,並為毛細胞受損者所聽到。
  • 相關的資訊:
    • 近期的研究相信,人對於不同頻率的刺激可以有更精確的定位。
      • 此可能受技術影響,如過往只能將器官移出後刺激,而現在可使用活體進行研究。
      • 最近得到的結果,其曲線更尖銳且敏感。
    • 對於Harmonics:
      • 會將其拆解為不同頻率的刺激,並且有各自對應的區域產生震動。
Next one:聽覺的神經訊號傳遞,不同於視覺,會傳到許多次區域後再彙整到大腦聽覺區。
  • 看起來A1區與耳蝸間仍有空間對應關係。
  • 無論出現於哪個頻率的刺激,出現於大腦的時間都相似,約在600~900毫秒間。
  • 老年性耳聾及其他聽覺損傷。
  • 造成毛細胞損傷的因子。

留言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