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次網球補課紀錄
第十四網球補課練習
一個人上課跟二個人上課仍有差異,雖然只多短短半小時,但進步是可以感覺且能掌握的。不同於過往只是走位置練動作,這一次,我有在練習網球的感覺。
本次練習的重點為截擊,著重於矯正截擊的動作。在上一次矯正握拍時,我一度認為是過去握拍的錯誤造成我難以理解此動作;但在這一次的練習中,我又覺得其實那個影響不如預期的嚴重。以下將更新我所認為的截擊動作重點:(1)手腕翹起;(2)球拍面朝天空;(3)控制步伐大小;(4)反拍的技巧補充。
手腕翹起的動作其實是讓手腕處於易於施力的狀況,易於抓握也不用花費過多的力氣。故,重點應放在讓手腕維持在該姿勢,而不是一昧地將手腕翹起(過度的矯正將造成另外一種費力,或者費力維持在不正確的姿勢上)。用我自己的話來說,這個動作近似於將手腕懸吊在那個位置上,不要刻意作出翹起的動作,但也不要讓手腕完全自然下垂。
球拍面朝天空的是因握拍與手腕翹起造成的結果,這件事情困擾我許久,因我總難以理解朝向天空的拍面到底要如何將球往遠方及下方打;但是這次練習中我發現,其實這是可以達成的:在一次教練指出我經常會翻轉手腕以迎合拍面,但這實際上會造成球飛走時,我彷彿瞬間想通了這個問題,即便拍面朝向天空,但實際上球拍運行的軌跡仍是向前、向下,只要這個力量穩定輸出,仍可造成向前、下方移動的球,並不衝突。己經練習之後,自覺稍能掌握,也比較知道如何調整;再來,或可挑戰更穩定的應對不同高度、速度的球,以及穩定的將球打往前方或者左方。
控制步伐是從之前走位練習中學習到的技巧:藉由控制往前那一步的步伐大小影響身體與球的相對關係,可控制球的去向(類似利用開放式站法將球打往左方)。在截擊中,藉由增加往前那一步的距離,可更穩定的控制擊球的時間與方向。唯目前在擊球之後回歸準備動作的部份我仍會遲疑,造成下一個球難以使用標準的移動方式應對。也許先從分解動作開始,逐步熟練之後再串連,可增加這個過程的流暢度。
反手的技巧補充,主要記錄的昰關於反手拍的球拍面問題。教練以機車「催油門」來比喻對球拍面的控制:要維持其稍微朝向天空,可藉由此催油門的動作微調球拍面的方向,以更妥善的控制球。雖然在反應的當下可能尚且無法妥善的調整,但是在幾個不同狀況的擊球練習後,我覺得我是可以應用這個方法調整球拍面的。
整體而言,我覺得本次練習中有許多突破。包含對於截擊握拍的手腕控制之了解,以及對於球拍面與球的相對關係,乃至於應用步伐大小以及手腕動作調整球拍面的部分。
事後回想,許多概念與說明並非第一次聽到,但是時至今日我才開始能「有所感受」,進而「得以應用」。或許我需要對事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並且累積夠多的錯誤經驗(連結的過程,且是概念之間雙向的互相串連)後,我才能開始聽懂那些建議的意思。有沒有辦法可以縮短這個過程? 除了更早的投入、更多的投入、更多的思考(沉浸於問題中),還有沒有能作的呢?
一個人上課跟二個人上課仍有差異,雖然只多短短半小時,但進步是可以感覺且能掌握的。不同於過往只是走位置練動作,這一次,我有在練習網球的感覺。
本次練習的重點為截擊,著重於矯正截擊的動作。在上一次矯正握拍時,我一度認為是過去握拍的錯誤造成我難以理解此動作;但在這一次的練習中,我又覺得其實那個影響不如預期的嚴重。以下將更新我所認為的截擊動作重點:(1)手腕翹起;(2)球拍面朝天空;(3)控制步伐大小;(4)反拍的技巧補充。
手腕翹起的動作其實是讓手腕處於易於施力的狀況,易於抓握也不用花費過多的力氣。故,重點應放在讓手腕維持在該姿勢,而不是一昧地將手腕翹起(過度的矯正將造成另外一種費力,或者費力維持在不正確的姿勢上)。用我自己的話來說,這個動作近似於將手腕懸吊在那個位置上,不要刻意作出翹起的動作,但也不要讓手腕完全自然下垂。
球拍面朝天空的是因握拍與手腕翹起造成的結果,這件事情困擾我許久,因我總難以理解朝向天空的拍面到底要如何將球往遠方及下方打;但是這次練習中我發現,其實這是可以達成的:在一次教練指出我經常會翻轉手腕以迎合拍面,但這實際上會造成球飛走時,我彷彿瞬間想通了這個問題,即便拍面朝向天空,但實際上球拍運行的軌跡仍是向前、向下,只要這個力量穩定輸出,仍可造成向前、下方移動的球,並不衝突。己經練習之後,自覺稍能掌握,也比較知道如何調整;再來,或可挑戰更穩定的應對不同高度、速度的球,以及穩定的將球打往前方或者左方。
控制步伐是從之前走位練習中學習到的技巧:藉由控制往前那一步的步伐大小影響身體與球的相對關係,可控制球的去向(類似利用開放式站法將球打往左方)。在截擊中,藉由增加往前那一步的距離,可更穩定的控制擊球的時間與方向。唯目前在擊球之後回歸準備動作的部份我仍會遲疑,造成下一個球難以使用標準的移動方式應對。也許先從分解動作開始,逐步熟練之後再串連,可增加這個過程的流暢度。
反手的技巧補充,主要記錄的昰關於反手拍的球拍面問題。教練以機車「催油門」來比喻對球拍面的控制:要維持其稍微朝向天空,可藉由此催油門的動作微調球拍面的方向,以更妥善的控制球。雖然在反應的當下可能尚且無法妥善的調整,但是在幾個不同狀況的擊球練習後,我覺得我是可以應用這個方法調整球拍面的。
整體而言,我覺得本次練習中有許多突破。包含對於截擊握拍的手腕控制之了解,以及對於球拍面與球的相對關係,乃至於應用步伐大小以及手腕動作調整球拍面的部分。
事後回想,許多概念與說明並非第一次聽到,但是時至今日我才開始能「有所感受」,進而「得以應用」。或許我需要對事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,並且累積夠多的錯誤經驗(連結的過程,且是概念之間雙向的互相串連)後,我才能開始聽懂那些建議的意思。有沒有辦法可以縮短這個過程? 除了更早的投入、更多的投入、更多的思考(沉浸於問題中),還有沒有能作的呢?
留言
張貼留言